比每周工作90个小时更好的方法

烘焙 2020年02月06日
比每周工作90个小时更好的方法

  我努力做过很多效率实验,想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我尝试过的方法包括:

  1、每周工作90小时

  2、过10天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

  3、21天里,在穿正装、便装和睡衣之间轮流替换

  4、在一周里做一个完全的懒汉

  5、连续3个月每天只用1小时的手机

  6、安排3个小时的午休

  7、7天内沉思35个小时7天内看70个小时的TED一周里只吃“豆粉”……

  可即便我工作90个小时,我仍然没有达到高效,这是为什么呢?

  在整个2月份,我一直在每周工作90个小时和20个小时中间隔切换,以此来观察延长工作时长,到底对我的效率有什么影响。

  以下是8个我从中得出的最有意义的结论。

  工作时间越长效率更高?

  只在短期内是的

  我们很容易被“长时间工作=高产高效”这种观念所愚弄;毕竟,在一小段时期里,确实是这样的。

  但从长期来看,过度延长工作时间会让我们在不经意中低效工作,使我们懈怠以及产出更少。

  研究表明,边际产出在超过40小时后便开始递减,直到“连续工作八周,每周工作60个小时的总工作量等于连续工作八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作量”。

  与此同时,如果每周工作70-80小时,8周下来,我们只能达到相当于3周的工作量。

  当我每周工作90个小时的时候,一开始几天我确实效率很高,但在那之后,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充电,我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

  这是我从我的效率实验中得到的最有价值的结果:一个人的工作时长应该有一个限度,超过了限度之后,工作产出就应该更多地从有技巧的付出中获得,而不是更卖力地工作。

  “忙”不等于“高效”,

  这有时很难区分

  尽管有的时候难以区分,但是“忙”和“高效”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其实,高效和做了多少事情完全没有关系,它和“完成”了多少事情有关。毕竟,一天之中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可能没有“完成”任何一件事情。

  效率并不是和每天做了多少事情有关——更多的是和完成了多少事情有关。

  我最喜欢的保持注意力的方式之一是:每天早上列出我想要在今天完成的3件事情。我将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对这3件事情集中投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

  别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

  我们感觉自己是有效率的,并不代表着真的有效率。事实上,我可以列出好几个与之相反的例子:

  1、当同时处理多项工作,我们会觉得比专注于一件事情有效率,尽管研究已经多次表明与之恰恰相反。

  2、当摄入咖啡因时,我们会觉得更加有效率。然而当身体对咖啡因产生依赖时,在做创造性的工作时,我们会变得更加没有效率。

  3、当在一个小时内查收了10次邮箱时,我们会觉得这比写一份报告更加有效率。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被雇来查邮件的,而是被雇来产出成果的。

  这些情况同样适用于我们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情况。我认为工作更长的时间只是让我们“感觉”更加高效,并且减少对堆积如山的工作的罪恶感。但是额外的工作时长只是麻痹我们的感觉而已,尤其是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加有技术含量、高水平的工作中时。

  制定计划的一分钟

  省下执行的10分钟

  我最喜欢BrianTracy的一句关于效率的名言:“你所计划的每1分钟都会为你省下10分钟的执行时间。”

  当一直在执行工作而从不后退一步回头计划工作时,我们很难更聪明地工作。尽管一直比别人努力,但也不是在做最有技术含量、最高端的工作。

  当经常回顾工作内容并且事先做好计划,而不是单纯地执行时,我们会更加专注。并且可以更容易把时间和精力安排到特定的工作上去,这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高效。如果只是盲目地把时间花在某一个任务上,会更加难以确定到底应该在什么方面投入精力。

  安排时间思考

  “磨刀不误砍柴工”

  合理安排与工作之外的时间可以提供思考工作价值的余地,然后就可以更聪明地工作,而不只是更努力地工作。暂时从工作中完全分抽离出来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创造力、更加专注以及更加有精神。

  也因此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工作价值。这可以让我们知道更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同时做很多件,将会完成更多。

  当我强迫自己每周工作90个小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直在做低端、无意义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会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结果,而且这一点往往要到下周我回头审视时才恍然大悟。

  来一个挑战:现在马上打开日程表,为明天定下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里与工作彻底说再见。

  “必须”做的事

  投入更少时间

  我最喜欢的方式是:在我必须做的那些事情里投入更少的时间。如果能在必须要做的事情里投入更少的时间,将会迫使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便于能够在更少的时间里完成这个任务。

  相反地,当给任务安排了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的时候,往往会变得懒散起来。在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安排更少的时间会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更多。

  对自己不诚实

  是最没效率的事

  如果你对自己不诚实,那些如何提高效率的技巧和方法都是毫无用处的。

  诚实地告诉自己:

  1、你的待完成列表是可以完成的么?

  2、还是你经常把事情放到第二天去做?

  3、你是会在新年计划里设定那些太过宏伟的目标,然后在几周内放弃它,还是会在一开始就设定比较现实的目标?

  4、你是不是每个早上按5次“再睡一会儿”的按钮,而不是直接设置一个你一定要起来的闹钟?

  5、你是否无视你的大脑告诉你的过度工作的信号?

  6、你是否在电视机前虚度几个小时后,尝试着让自己忘记刚刚浪费的时间?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越是给自己压力来提高效率,就越是对自己不诚实。我尝试着欺骗自己是有效率的,而这就会让我更加懈怠,并且为自己完成更少的工作找借口。

  当我过于强迫自己努力工作,而不是诚实地思考到底有多少精力可以放在提高效率上时,这一天里我会更加没有效率,因为休息不充分让我的精力燃烧殆尽。越是强迫自己变得有效率,就对自己越不诚实,这将带来想象不到的更糟的结果。

  关注生活中

  比“瞎忙”更美妙的事

  不言而喻,在工作上多花一秒,就在其他事情上少花了一秒:比如与你的爱人共度时光。尽管这是个常识,但很多人并不自知。

  在我工作90小时的那些日子里,虽然我只和女朋友相处一小段时间,但此后,我就会感觉到不可思议的精力充沛。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更重要却并不紧急的事情,经常被人在忙碌的时候首当其冲地放弃。我不得不承认对此我也感到很愧疚。

  当超额工作时,多出来的时间是从其他地方挤出来的,我们可能会放弃那些能让自己充电的事情(就像运动、与爱人相处)。

  当我们放弃这些能令人重振精神的事情,其实正在进行一场必输的战争,并且变得毫无斗志、压力过大、最终效率更低。

  当工作更久被证实了并没有比工作40个小时更有效率时(尤其是长期看来),我觉得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适当缓冲,后退一步。

  这样做会让我们满血复活、更聪明地工作、想出更棒的解决方法、不再做低级的工作。

  以及,最棒的是,这会让我们重新掌控你的工作。长远来说,从工作中适度抽身、注意生活中更有价值的事情会让我们更有效率。

  从工作中适度抽身

  制订计划、多做思考、划定截止日

  从生活中汲取长期作战的能力

  这是一场马拉松

老年心肌梗塞如何治疗
首荟通便胶囊可以治疗便秘吗
脉络舒通丸效果好吗
更多阅读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