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若只知春养肝

烘焙 2020年02月08日
养生若只知春养肝,灸到立夏也枉然

  你只知疏肝,不知补肾重于天

  相信大家最近看过不少关于春天疏肝的文章。中医认为春应肝,我们也有讲过,春季人体肝气当令,肝易过旺,而人体的肝脏也是一样容易向上升发,所以此时要记得疏肝解郁,保持好心情,不然容易易怒或者抑郁。

  但是今天要强调的是,春天如果只知道疏肝而不补肾,是很容易拔苗助长,做无用之功的。

  为什么呢?

  首先,肾属水,肝属木,肾水生肝木,肾和肝是母子关系,如果不顾肾的虚弱而强制肝的生发,就是做无用之功。

  再者,中医里有个规律,叫做升浮降沉。春天就是对应的升,就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如果肾精不足,不能助推阳气的升发,那就如同飞在空中的飞机没了燃料,必然要出事。

  最后,因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因为冬天气候寒冷,故冬季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冬天我们身体的气机收敛,应该藏精,如果冬天不能收藏精气,则春天的时候,正气不足,就很容易感染温病。

  春困、失眠、心悸……多因肾不足

  什么是肾精呢?可不要想歪,肾精是男女都共有而且必须的先天之精,它能繁衍生命,濡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还能化血,化气,化神。如果肾精不足,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毛病。

  1、春困

  我们都知道春困秋乏夏打盹。既然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很多人也都没当回事。春困确实很普遍。因为立春后,白昼时间开始越来越长,晚上时间开始缩短。很多时候,很早醒来往窗户外一看,亮通通的,还以为天亮了,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当然,如果你明明睡够了却还是困的要命,这就得考虑是肾精不足了。这是人体的阳气没有跟着太阳升起来,头部清阳不升则阴浊弥漫,因此会出现精神不振等症状。

  2、失眠、心悸

  如果肾水匿乏,不能往上济心火,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心悸、失眠、怔忡等症。所以一到春季就失眠,大家现在知道为啥了吧。

  3、易怒,紧张等情绪和月经失调

  精血同源,肾阴久亏就会肾水不能涵养肝木,故会出现肝气郁滞。肝阳亢盛则出现急躁易怒、紧张激动等情绪,精血亏虚,月经也会变得异常。

  4、食少、大便稀溏

  肾与脾分别是先后天之本,两者相互充养。肾阳温煦脾阳,肾阳虚衰则会导致火不暖土,脾肾阳虚,脾失健运,易出现食纳少、大便稀溏,等症状。

  5、头晕、耳鸣

  精血不足,则不能上荣于头面,脑髓失养,则见头晕、耳鸣如蝉之症。

  故要改善这些症状应以补肾之阴阳为核心,兼以健脾清肝、宁心安神为辅。

  强肾之法,艾灸第一

  古书有云,自古扶阳,灼艾第一。扶阳便是强肾之本。

  1、腰为肾之府,强腰就是强肾

  肾主骨,肾的能量集中在腰,强腰就是强肾。养心为本,强肾为要,心为君主之官,肾为作强之官。养心,就要少思。强肾,就要强腰。

  强肾,首先要灸的就是腰上的命门穴和八髎穴、肾俞穴。命门穴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也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

  骶骨藏先天之精,守好骶骨,则灸道过半也。而八髎穴就在骶骨处,艾好了八髎就是守住了骶骨,守住了身体之精。

  至于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强肾不可不灸。

  2、另外,针对上述症状,也可用艾辩阴阳。

  乏力:艾灸百会、大椎

  出汗比较严重,忽冷忽热:涌泉,曲池

  心烦,心悸:涌泉,神门

  失眠:神门、心俞、涌泉

  便溏,身体肿胀:阴陵泉,神阙,中脘,下脘

  易怒,抑郁:滑肉门,蠡沟,曲泉

  耳鸣:翳风穴、听宫穴、肾俞穴、太溪

  翳风穴:

  总的说来,春天不要只知道疏肝,如果有上述这些症状,一定要先补肾,肾精足肝自舒。同时兼健脾胃,因为肝气过盛会克脾土,造成脾胃虚弱。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多少钱
脉络舒通丸效果好吗
吃什么能消除血管斑块
更多阅读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