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挣扎新时代

烘焙 2020年06月07日

近年来,工业领域最具革命性、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变革,很可能是从 通讯工具 向 移动终端 的过渡。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年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 年全球智能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达到10亿部。

无论在功能时代,还是在智能时代, 中国制造 一直保持着在制造环节毫无争议的统治地位。按照业内的估计,这10亿部中,至少六成在中国完成生产。可是在制造业最关键的芯片、屏幕等环节, 中国制造 尚未取得应有的席位。这导致在产业的全球产业链中, 中国制造 的利润出奇的微薄。

利润的微薄和经营上的分散,又使得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只能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制造 只能在产业链的低利润环节原地打转,同一环节的企业陷入恶性竞争成为常态。当海外市场增长放缓,内部人力成本飙升, 中国制造 的日子正变得越来越难过。

听起来很牛

中国制造 从深圳开始。早在1970年代末,深圳的蛇口便在改革派地方大员袁庚的带领下,搞起了 三来一补 ,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彼时,珠三角尚不具备产业链的概念,即便是最初级的原材料也基本上是进口,而深圳只出厂房和人力。

在接下来的 0多年中, 中国制造 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深圳和东莞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在电子、纺织、五金、食品等领域开始形成了 产业链 但仍是不涉及核心元部件的产业链。

出生于1970年代的李俊是深圳一家 芯片方案 供应商的管理者,在 业外人士 看来,这似乎是制造的核心。但业内都明白,这个称谓有着和 中国制造 一样的尴尬, 听起来很牛,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谈及利润问题,李俊用手指着一个浮着褐色泡沫的咖啡杯子说, 卖咖啡的利润率比我们高100倍。

所谓 芯片方案 ,本质是购买芯片和其他部件,然后组装成主板,向集成商或者说品牌商销售。 芯片方案 供应商赚取的利润是主板原配件采购和主板销售的差价,和真正的原创性研发关系不大。可以说, 主板组装商 才是这个行业最贴切的称谓。

对 中国制造 本身来说, 芯片方案 也算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上百个零部件会被组装成主板,这是的 骨架 。但对 芯片方案 供应商来说,最核心的原材料 芯片 的价格一直是心病。深圳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和交易集散地,但芯片并非 深圳制造 ,深圳厂家必须从美国的高通、德州仪器,荷兰的飞利浦和中国台湾的联发科等芯片商那里购买。

芯片降价比降价慢很多。 李俊透露,以一款在非洲销售的 入门级 低端智能机为例,其在非洲零售市场的售价,折合为人民币约 00元。由于非洲零售商一般要保持 0%至40%的毛利,也就是说中国集成商的最终出口价格约为200元。但美国芯片商批发到中国的芯片价格可能就要2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元。也就是说,中国境内的几十个生产环节只能分享剩下的50元人民币。

刘伟强是广东一家路由器生产企业的CFO(首席财务官),其所在企业年出货量位居全球前10,企业同样有着 芯片之痛 。

在一台看似简单的路由器中,芯片组的成本超过总成本的 0%,其中关键芯片基本上是进口的。以高端路由器为例,其关键芯片主要来自于美国的Broadcom和Atheros两家企业。而很多中国制造商还必须从经销商手中陈芳应只能连连摆手后退。拿货,也就是说,经销商还要吃掉一部分托雷斯又陷入了球荒利润。


深圳白癜风医院
过敏性鼻炎AR常用药
肝郁型月经不调怎么调
呼伦贝尔白癜风好的医院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