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海口发展加速开局之年显成效

凉菜 2020年09月15日
海口发展加速 开局之年显成效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海口经济总量不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海口市根据岛屿经济的特色,并不是纯粹去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讲科学发展,讲发展质量。海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要让全体市民有幸福感———这,正是海口追求的科学发展。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努力,特别是5年来的艰苦奋斗,海口已经信心十足地走在平稳快速前进的轨道上,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伐,向“宜居、宜业、宜学、宜游”最精最美省会城市的目标迈进。

5年来,海口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9%,增长1.7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8%,增长1.6倍。

拉长短板 夯实基础待起飞

回过头来看两年前,国际旅游岛政策刚刚宣布,房地产再演高潮;随后国家实行限购调控,房地产热急剧降温短期内垂直女性门户站很难一分高低。因为每一种运营模式的背后都有各种的用户群和支撑点,再一次显露出它的脆弱性。

但这一次,海口早有准备,通过及时调整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海口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6.8∶25.0∶68.2,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海口在逆势中上扬。

此前,海口人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房地产高潮,创下过年产值递增40%以上的奇迹。随着宏观调控的实施,泡沫立马被戳破。

没办法,一块板再长,水桶也只能蓄水到短板处。这个水桶就是我们的实体经济,我们只能加高每一块板,尤其是拉长短板,才能蓄满水。

要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为此,海口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把欠账太多的短板拉高变长。

过去的5年,整个海口就是一个打基础、修跑道,准备起飞的“工地”。

全省最大的立交桥———龙昆南立交桥施工已进入尾声,今年3月就要建成通车。届时,从海口龙昆南路到机场只有10分钟的车程。

这些年,海口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东环高铁海口东站,原计划只需支持中铁在这里修个车站就行了。

5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38.3%,扩大到134.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4.2%。“六纵一横”的对外交通公路体系和“八纵六横”的市区主干道网基本形成。棚户区改造与新区开发成效明显,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长效化。

要发展,还得靠实体经济。这几年,我市一直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海口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以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口国家高新区为主的“两区八园”管理体制。以高新技术为导向,让新型工业唱主角;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按产业聚集。按照这个思路,海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海口新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了以前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以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体育休闲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海口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发展加速 开局之年显成效

要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海口不仅要发展,还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海口走进了“十二五”。站在过去五年修好的跑道上,“十二五”甫一开局,海口经济社会就实现了跨越增长。

初步核算,海口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75亿元,增长12.3%;财政总收入188.82亿元、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4.6亿元,增长26.2%……这些2011年的经济数字看起来枯燥,但它们却代表着海口的发展活力已经被激发。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这个有效载体。过去的几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海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仅在2011年,全市就有25个省重点项目和55个市重点项目在同时推进,当年实现33个项目竣工,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十二五“伊始,海口还全面启动了十大攻坚战,南渡江流域30万亩土地整治、南渡江引水工程、南渡江左岸堤防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还被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

实体经济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基。2011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点产业扶持措施小站也将会关闭的,其中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以及鼓励航空、会展、金融和资本市场、总部经济、文化产业、航运发展等优惠政策,为企业抵御危机,以及自身的成长壮大发挥了突出作用。

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工,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巩固海口作为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中心城市的地位,提高城市化水平,构建具有海口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带来的效果是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市委副书记、市长冀文林表示,2011年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2012年,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建设,让海口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海口发展的成果。

幸福出发 大手笔惠及民生事

用情用心用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问题,让市民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海口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

2011年,我市新增财力70%投向民生领域。

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政府最关注的事。2011年,我市大手笔投向交通设施建设,破解交通难题。

今年春节,规划了近20年的侨中路开通,至此,投资11亿元的“五路四桥”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有效缓解国贸、海秀、龙昆南等路段交通压力。今年,我市再接再厉,计划再打通10条断头路。

市白沙门、长流起步区公交首末站功能性投入使用,建成公交候车亭99座,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条,投放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公交车230辆,新增出租车300辆,更新出租车516辆,全市小学生实现免费乘坐公交车。

五年来,海口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改扩建学校21所,完成了105个布局调整项目和375个危房改造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3万个,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三段式”模式得到国家的肯定和推广。

特别是在2011年,幼儿教育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面启动8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三年计划项目也在这一年全部开工。

看病难、看病贵曾经是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也是市委、市政府在过去几年着力破解的问题。这几年,海口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市人民医院综合楼、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等投入使用,形成了“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社区有服务站”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

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市这几年社保工作的突出亮点,企业人均养老金也提高到1410元。

“仓禀实而知礼节。”2010年底,冀文林市长刚到海口工作时,就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水到渠成的因果。2011年,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海口喜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一个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四宜”之城正逐步实现。





焦作妇科医院
婴儿腹泻吃什么食物好
上饶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