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小作坊病.源泉

凉菜 2021年03月01日

没有必要上周《陶城报》综合有一篇报道,大意是讲法库陶瓷欲告别贴牌时代,打造自己的品牌。打造品牌,增强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等等,这一类的话,并不陌生,好像全国各产区都在说。但这种话就像夸奖一个女孩子,一直说 她真美 、 她好美 、 她非常美 一样,说得再多,别人都感受不到美在哪里。 打造品牌,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关键在于怎么打造,跟夸人一样,要落到具体处。上次去淄博,跟同行的采购商谈到淄博的品牌建设问题。有在行业较资深的采购商说,现在的淄博,就像十来年前的佛山,一切都需要重新进行建设,而且由于大环境不如当年,会比佛山企业发展更艰难。硬件设施当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体系,企业的体系,产区的体系。体系建设没有做好,工厂的力量再强大,也只能算是作坊,而不是企业。

淄博还算佛山以外,发展得较好的产区,但即使产区内发展得最好的企业,整个体系也是不健全的,而且非常不健全。各方面人才都缺失,特别是营销和策划人才严重缺失。 老板说了算 这一弊病,根源也就在于没有能够为老板出谋划策的人。个人的能力和思维,终究有一定局限,因此也造成了各方面问题。

百度上找一下,可以发现,品牌化的根本在于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佛山的品牌山寨的已经很多了,淄博、临沂、法库、高安、夹江等产区,山寨中的山寨俯拾皆是。这种山寨,表现在品牌名、产品、广告语等各个方面。大家做品牌的思路,是求同,求 傍 个高个儿,借力,而不是求异,真正做出自己的个性。老板去了趟佛山,看见哪家产品好了,得,拍脑袋就要做这个产品;或者在哪里看了个洋名字,或者感觉国内哪个品牌做得很强,嗯,那就借用一下。于是,斯诺登、奥巴马、普京、娜塔莉都成了中国瓷砖品牌名,纳贝尔、勒贝尔、冠军一号之类的,亦是层出不穷。

当然,以上说的是比较极端的小作坊做法。还有一些没那么明显,潜在的,在国内被默许的一些做法。

由于马上要去意大利看展了(文章见报时,人应该正在路上),因此又想到了咱们同胞看展。在国外观展,常听说遭受 不公平待遇 的事件,比如粗鲁地被要求 不要拍照 ,拿不到产品图册等。有些人为了拿到产品图册,要假装是日本人。而长得 欧式 或 民族风 一些的中国人,在国外展会上则会得到友善一些的待遇。究其原因,就是咱大中华的作坊式思维及模仿能力彻底把老外给伤到了。

总听见中国人叹息:别人怎么怎么好,中国的行业生态多差劲。其实我们自己就是中国这个生态的一部分,羡慕完别人之后,自己回来依然与自己厌倦的人和事搅合在一起不寻求新的突破,那其实你就是差劲的生态的缔造者之一。

无论是去意大利,还是去其他国家,除了看展之外,我们通常还会参观一些当地的工厂。与中国的工厂相比,有些工厂真正是小作坊,但别人有大企业的派头。2012年我跟同事一起去了意大利一家只有一条生产线的工厂,别人很自信地介绍,他们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他们的产品确实特别。除了产品特别之外,他们这样的小工厂,也会让品牌和产品讲故事,走进工厂的展厅里,面积不大,但感觉整个空间都是活的。

即使是模仿,咱们也需有一个体系。了解一下别人怎样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发产品,怎样让产品有温度有活力,怎样为品牌量身定制一个能够感染人的故事。单纯地产品模仿,貌似已难以敌过不景气的市场了。

中国不缺勤奋的人,不缺舍得时间精力去拼的人。但即使把一天24小时都耗在工作上,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勤奋,也不一定能折腾成大企业。做企业,除了拼精力,还要拼脑力,更要拼团队。

最近在读中国建陶行业的一些史料,颇有沧桑感。多少玩得风生水起的企业,在历史大潮中被淹没了。企业做得再好,再艰辛地从小作坊做成大企业,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被时代更迭掉。而拥堵的品牌之路上,未来能够活下来的有几个?祝大家好运!

(作者系陶城报社总)

海口白癜风医院哪好
济南医院哪白癜风好
巴彦淖尔去哪里看白癜风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