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家解读血海穴力量

食材 2021年04月18日

针灸名家解读:血海穴

针灸名家解读:血海穴

酒钢对银川线材价格下调70元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是治疗血症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效。今天就为大家推荐针灸名家取穴血海的三则经典验案!

基础知识

穴名释义:脾主统血,穴为足太阴脉气所发,气血归聚之海,为妇人调经之要穴。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②瘾疹,湿疹,丹毒;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2寸。可灸。

古代文献摘录

《医宗金鉴》:血海主治诸血疾,兼治诸疮病自轻。

《百症赋》: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医学入门》:此穴根治妇人血崩,血闭不通。

验案举隅

郑魁山医案

患者,女,40岁,因全身间歇性皮疹瘙痒难忍10年,1970年9月9日初诊。

患者1960年开始全身起疹,形如米粒,逐渐发展成云片状,微突出皮肤,瘙痒难忍,阴雨天加剧,夜不能入睡,影响工作和休息,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而来我院。检查:全身多处出现风团样的皮疹,高出皮肤表面,边缘清楚,色淡,周围有抓痕及血痂。舌苔薄白,脉弦滑,脉搏78次/分钟。

西医诊断为顽固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系体表素虚,风湿外侵。

采用祛风利湿、活血固表之法治之。

取曲池、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针治3次时,皮疹渐消,瘙痒减轻。治疗至9月20日,针达10次时,症状完全消失,治愈停诊。

同年12月12日随访,未再复发。(医案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郑魁山》)

【按语】

曲池、合谷以清泻阳明热邪;风市可祛全身之风;血海活血凉血。荨麻疹的病人,久病必虚,故配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以固本。

贺普仁医案一

田某,女,8岁。

除面部外,全身皆有神经性皮炎已6年之久,两肘、两膝、两臀部、后颈部均有皮疹,瘙痒,尤为后颈部及两肘部均呈苔藓样改变,有搔痕,为此经常啼哭。纳一般,二便正常。

望诊:面黄,苔白,四肢躯干均有苔藓样皮疹。脉象:沉细。

辨证:情志不遂,气血郁滞,血虚生风。

治则:祛风利湿,通经络,调气血。

取穴:曲池、血海。

刺法:以毫针刺入穴位1寸深,用补法,留针30分钟。

一诊后刺痒明显减轻。二诊后皮疹停止新生。共诊治15次,诸症消失。(医案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

【按语】

皮肤病多与风、湿、瘀相关,血海为气血归聚之海,可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又为脾经腧穴,擅健脾利湿。因此,血海常常用于皮肤病的治疗。《胜玉歌》曰: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本案中运用曲池清热解毒,配合血海以养血、凉血、活血,祛风止痒。

贺普仁医案二

刘某,女,40岁。因其工作需长期站立,左下肢静脉曲张近8年,于2002年3月27日就诊。

症见小腿后面静脉迂曲隆起、高于皮肤,伴左下肢胀痛,乏力,站立及行走时症状加重。舌质暗淡,苔白,脉沉。

西医诊断为左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诊断为筋聚。

辨证为气滞血瘀。

取穴:①阿是(即凸起静脉处);②血海。

刺法:①阿是穴:选中粗火针,以散刺法。在患肢找较大的曲张血管,常规消毒,再将火针于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准确地刺入血管中,随针拔出即有紫黑色血液顺针孔流出,无须干棉球按压,使血自然流出,待血止后,用干棉球擦拭针孔。②血海:毫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

共治疗3次,曲张静脉已变平,颜色明显变浅,无肿胀疼痛感。

随访1年无复发。(医案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贺普仁》)

【按语】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的曲张交错,结聚成团块状。中医名之为筋瘤。此病得之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筋脉阻滞。局部筋脉气血滞塞不通,故取局部曲张处放血,使其恶血出尽,血脉得通。配血海以活血化瘀。

佳木斯医院哪家治疗牛皮癣好
昆明盆腔炎治疗费用
拉萨阴道炎治疗哪家好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