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直升机式父母吗

汤羹 2020年02月20日
你是直升机式父母吗?小心陷入过度养育陷阱

  周六的时候,带着儿子在公园里玩耍。

  因为是周末,公园里的人很多,有几个孩子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

  儿子很高兴,一会和小伙伴们玩健身器材,一会拾几片落叶放在他的小书包里,说回去以后要做书签。

  突然一个与众不同的小男孩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带着帽子耳暖和手套,穿得太多让他看起来颇有些笨拙。其他孩子都穿着羽绒服,里面是小毛衣,看起来灵便的多。

  其实天并没有那么冷,中午也有十几度。

  虽然穿得多有些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但是很明显他也想加入到这群欢快的孩子中去。

  他刚跟上孩子们的步伐,跑到假山旁边草地的小路上,就听到一个声音焦急地喊到:“宝贝,别跑那么快,小心摔倒!”回头,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

  孩子没说话,又和小朋友们玩起了捉迷藏,他兴致冲冲地藏在垃圾桶旁边的一棵大树后面。

  “哎呀宝贝,这里太脏了!你不怕弄脏衣服啊!”还没有被小伙伴找到,倒先被他妈妈找到了。小男孩垂头丧气的。

  虽然多次被阻止,但是小男孩一直试图跟上其他孩子的队伍。

  “宝贝,玩了太久了,该喝水了,小心感冒嗓子疼!”妈妈的关爱本应该是温暖的,但是这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关心”却变了味,她时时刻刻跟随着孩子,成了孩子成长的累赘。

  小男孩刚开始没回来,不过最终经不起妈妈的再三唠叨,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到妈妈身边,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可是那位妈妈却很高兴,“就这样坐坐多好啊,也不累也不怕滑倒,想吃点什么我给你拿?”

  看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立刻蹦出来一个词:直升机式父母。

  包办一切的直升机式父母

  直升机式父母是指某些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不停观察孩子的所有活动,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头顶,时时刻刻监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包办孩子的一切,时时刻刻准备降落下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发出巨大的声响,干扰了孩子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伴随着评价。

  直升机式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事无巨细事事包办、监控。他们包办孩子的生活,从吃饭到穿衣,从走路到玩耍;他们包办孩子的学习,为孩子买各种学习资料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他们包办孩子人际关系,帮孩子处理与小伙伴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他们随时与老师联系想知晓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孩子长大以后还要帮他们处理工作关系、婚姻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种种行为都受父母的各种主观评价的影响,自我意识逐渐淡薄。他们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以期符合父母的要求,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赏。

  直升机式父母是一种社会现象,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怕孩子犯错、怕孩子受欺负、怕孩子不成才,受这种焦虑情绪的主导,父母像老母鸡一样护在孩子身边,事事想帮孩子做到最好。

  直升机式父母危害重重

  《如何养育成人:打破过度养育陷阱,成功养大孩子》一书由博士朱莉·莉斯考特-海姆斯博士,书中力陈过度养育的危害。造成孩子韧性差,个人意识受父母影响大,自我意识薄弱。

  而且父母无疑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全面控制、圈养,不让孩子直面风雨,不给孩子自我思考的机会,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从长远来看,并非对孩子好,反而害了孩子。

  这种“新富养”对孩子来讲,危害很大,这些负面影响甚至延续到孩子成年以后。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做的不是全面控制,而是适时引导。

  孩子从小连家务都不插手,也没有独自做过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身边“监视指挥”,孩子在父母不间断地指挥中逐渐失去自我。一旦走向社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容易焦虑,以自我为中心,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缺乏兴趣,缺少冒险精神。他们成长的动力是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肯定,而不是自己内心的需要。

  放弃过度保护尊崇慢教育

  直升机式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对孩子过度关注过度保护。父母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在孩子身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我,常常变得精神紧张,神经质,爱比较。

  要知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终有一天他会自己踏上一个人的旅途,然后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适时地放手,是一种理智的爱,也是一种长远的爱。

  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成年以后,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适度的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发展空间。

  在孩子三四岁,一块上街让他帮忙给你拎东西;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在家里让孩子帮你做家务,从简单的开始;孩子与小朋友玩耍,只要远远看着,不要上前指挥;孩子的房间让他自己整理等等。

  适当的放手让他一步步,做“慢动作”父母,给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

  适度放养不等于撒手不管

  完全放手真的可以吗?当然不可以。放手要看在什么时候。比如孩子玩具掉在了地上,请让他自己捡起来;比如孩子和小朋友发生小的争执,你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应对处理;再比如孩子吃饭,不要追着喂他,让他自己感受吃饭过程中的乐趣,从而对食物产生兴趣……

  放手是适度放养,但并不等于完全撒手不管。例如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关二小欺凌事件,孩子遭受校园欺凌,身体和心灵都遭遇了极大的损害,孩子被来自外界的压力过度伤害的时候,需要父母出现在孩子的身前,替他阻挡霸凌,讨回公道。

  适时放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培养孩子独立处事、保护自己的能力。做“慢性子父母”,让孩子在尝试中自我教育,必要的时候进行科学引导,让孩子吃点亏、受点伤,才会成长的更快。

  过度养育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却像枷锁,阻碍了孩子成长的步伐。起点是爱不是爱,终点是爱才是爱。你不可能承包孩子的一辈子,所以放开手吧,不要让盘旋在孩子头上了!

营口牛皮癣医院地址
桂林妇科医院咋样
小孩经常流鼻血
更多阅读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