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从1到N的视角看苹果库克无罪

汤羹 2020年06月18日

以“从1到N”的视角看苹果 库克无罪

上周,在苹果举行新产品发布会之后,各种关于苹果所发布产品的介绍,以及由产品引发相关思考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与各媒体络平台。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乔布斯的苹果与库克的苹果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库克的苹果真的出问题了吗?

时代变迁下的产品演变

一些文章评论库克这次发布的新产品,严重背离了乔布斯对于产品的理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乔布斯还在,今天的苹果又会走向怎样的方向,或者说会不会也做出一些改变呢?

智能发展到今天,其产品的属性与乔布斯时代的产品属性,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最直观的,就是今天的智能已经不是之前由互联向移动互联转变的引导性产物了,而是承载着移动互联时代的一种载体产物。而产品属性与承载价值的改变,必然会导致产品本身的改变,比如大屏幕,可以说就是智能使用演变下的产物。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智能将会以两个不同的方向朝着一个共同的结果演变:一个方向是可穿戴设备衍生出功能直接取代智能;另外一个方向是智能沿着可穿戴方向演变,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形态。

不论乔布斯是否在世,时代趋势变化的问题都不会改变。无论是乔布斯,还是库克也都将必然性地在产品上做出一些改变,不同的只是大家对这两个人的改变抱以的态度,因为总会有更多的人基于乔布斯这个名字而成为它的门徒,跟随者他的思路,从而将这种改变形容为产业的风向标。虽然库克也在顺应着时代的演变对产品做出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领袖影响力的特质方面无法达到乔布斯的高度。因此,在大家的认知中,更多地觉得库克在跟随着这个时代的趋势做改变,而不是创造一种引领的变化。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今天的苹果,无论是库克还是乔布斯在,都将在产品方面做出改变;而其所招致的不同评价,则更多地基于人们对于不同的人所产生的期待与包容不同而已。

创新者的困境

乔布斯由于其个人的一些独特素质,比如洞察力、创新力、领导力、影响力等就构建了一个新的苹果帝国;也是基于这种独特素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技术创新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了智能时代的到来。而在这之后,不论是对于乔布斯还是库克来说,都会陷入一个难题,那就是从0到1之后的困境。

可以说乔布斯缔造的智能是一种从0到1的创新,借助于智能让我们从互联时代走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任何产品从0到1之后,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内进入从1到N的处境。也可以说,从有线到功能机是一种颠覆,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处于功能机的时代,在功能机的层面不断地进行技术优化与创新;之后从功能机到了智能,这又是一次从0到1的跨越,那么之后必然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沿着1到N的路径进行优化;而下一个阶段的智能演变则会是另外一次的从0到1,也就是从当前的智能技术跨越到可穿戴设备时代,之后同样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进入从1到N的技术优化、演变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从0到1的创新由于带有颠覆性,跨越了我们对于产品需求的期待,带给用户一段时间的新鲜感。但进入1到N之后,产品的优化、演变速度一旦没能快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演变速度,两者之间的错位就会导致用户的一些失落与不满。

这可以说是今天所有从1到N的产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不论是PC,还是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于是,消费疲软现象就出现了,一边是创新者在一些产品的技术性能方面不断优化,但这种优化已经难以构成颠覆性,只是一种螺旋演变;另外一边是消费者的期待不断上涨,消费动力开始下降。可以说,库克今天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所有创新者正在面对,或者说是明天即将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看库克笑话的时候,或许更应该思考明天的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创新者困境这一局面。

换位看苹果

今天的苹果,只要还是在另一阶段的从0到1没有到来之前,那么,从产品层面来看并不会构成太大威胁,更多的只是消费者内心失落感的增加小林贴心让她在旁等候。而如何降低这种失落感则成为了从1到N这个阶段中的核心问题,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不断保持强有力的创新,不断优化技术与性能,并且借助于新产品的推出不断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从而缩短这种失落感。

库克时代的苹果显然遵循了这一法则,不断地优化产品技术性能,并且顺应着趋势的变化调整产品的形态。尽管当前不断有投资者、媒体、消费者对苹果的创新力表达了不满,但在当前这种智能形态下,可以说还是没有人可以超越苹果,其中主要原因由以下三方面:

1、系统的搭建没有那么容易。 苹果搭载自身的IOS系统,由于其封闭性,一方面增加了其安全性;另外一方面给用户带来了独特的使用体验。而库克这几年在UI方面不断优化之后担心点:降低后来客户对美图联想购买冲动,其系统的使用体验大幅提升,这是任何一家企业在短期都难以超越的。就连具有强大PC系统经验的微软要进入智能操作系统这一领域,至今都还未敲开大门,而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这条路似乎更为漫长。

2、生态圈的搭建没那么容易。 苹果另外一个我们难以替代的是其所搭建的开发者创新平台,对于智能而言,产品硬件本身并不具备放大价值的能力,而能够放大硬件价值则是基于软件的二次应用挖掘。苹果通过搭建了一个开发者平台,吸引了全球的创新者基于其智能硬件本身对其价值进行二次挖掘与放大,并且能够将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利益模式打通,这种生态圈的搭建并不是模仿就可以成功的。

3、硬件批量化的稳定性不易。 苹果的强大在于其每一次技术优化后的产品,也就是说每一次从1到N之后的产品,其进入批量化的产品性能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一个产品的稳定,一百个产品的稳定,一千个产品的稳定,一百万个产品的稳定,每一个阶梯的难度可以说都是系数级增长,而苹果在产品批量化方面的这种技术控制与管理,可以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罗胖子的锤子没有敲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不论是对于当前的苹果、平板、手表等产品来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从1到N的艰难,也不仅仅是从表面上学习苹果的一场高大上发布会形式,而更多的是从它的技术创新上,从它的核心技术上,从它的商业搭建上进行思考、学习。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小儿厌食拉肚子喝四磨汤
脉络舒通丸哪里有卖
汉中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