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济中国房企走出去很难.蹭飞

汤羹 2021年03月12日

在全球经济减速、金融格局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地寻找“走出去”的机会。房地产企业面临宏观调控的冲击,海外淘金的梦想也正在涌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走出去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像中国式的通过大量开发住宅获利不可能。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有人大代表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支持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已迫在眉睫。你如何看待?

张小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如近期对欧洲的投资增长确实比较快。通过并购,很多企业解决了自己的技术问题、营销问题和品牌问题。比如,某企业通过兼并获得了海外企业的研发团队,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某些企业并购了自己的下游企业,比如并购零部件企业,解决了困扰企业自身产品的问题;也有很多企业原来委托其他企业加工,现在都是自己加工。

欧洲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但不是经济总量小就说明它们的竞争力差,它们是自己领域的小巨人。金融危机下,某些企业短期内出现了问题,不得不寻求外部帮助,这就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并购的机会。不过100个海外投资案例里边总要允许80个失败,有20个成功即可。

:中国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显示,2月份我国外贸逆差达 15亿,创近10年最大单月逆差。你如何看待此形势?

张小济:单月出现逆差是好事。因为如果我们持续顺差过大,外部对我们的指责就会非常多,会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导致。另外,从国内宏观调控来讲,如果长期国际收支失衡的话,国内调控难度就会非常大。比如流动性过剩问题、储备占款问题、短期资金流入问题等。我做了一个预计,今年全年国际收支顺差还会继续减少,但不会出现逆差。

此外,前几个月有一点逆差是好事。在全球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出口下降这是大家预见到的。进口如果还能保持较高的速度,说明国内需求大。我们刺激内需,就是希望内需扩大,最怕的是双向下滑,1月份的进出口增速数字就非常糟糕,但这其中包含季节因素,不能作为判断全年的依据。

:加入海外并购的企业中近年来也出现了房企的身影,面对国内的宏观调控,也为了发展壮大的诉求,绿地、中坤、碧桂园等都迈开了海外投资的步伐,万达、万科等表示即将进军国际市场。你认为,调控下开发商海外“淘金”机会如何?

张小济: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企业在海外能够大规模发展。过去10年,我们非制造业外资增加的比重,很大一块就是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外资。因为过去10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常热,有利可图。

但是按照以往经验,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想进入其他国家,想再以在国内这种地产开发模式赚钱,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的市场环境根本不一样,土地供给也不一样,不存在暴利的机会。房地产企业走出去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大量像中国式的住宅开发获利不太可能。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很不合理,你认为房地产调控会促使房价下降到居民可以支付的程度吗?

要有底线和规则。张小济:居民收入的增长很重要。我们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增长期,从中长期的角度讲,这个阶段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少一点是必然的。发达国家当年也有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特别是现在,企业的投资项目非常大,有投资是有活力的表现。但是现在政府收入比重太大,政府应该通过转移支付把大部分返还给企业和居民。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这么快,第一大支柱产业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业所能拉动的链条是最长的。限购如果长期实施,政府的经济增长引擎将至少缺一条腿。

北京盆腔炎哪家好
南京不孕不育医院治疗费用
成都卵巢炎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