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不再孤独的理想伙伴吧

西餐 2021年11月17日

而搭载1.2T发动机后也能有效提升国产车型的燃油经济性 七年前《鲤?孤独》问世时,MOOK(杂志书,Magazine和Book的混血)这个提法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到底是杂志还是书?

七年前《鲤?孤独》问世时,MOOK(杂志书,Magazine和Book的混血)这个提法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到底是杂志还是书?对于阅读本身,这不重要。毕竟“老照片”系列已经存在那么久,“读库”彼时也方兴未艾。接下来几年MOOK界很热闹,文学、艺术、时尚、历史乃至财经都被盛在貌离神合的内容体例与装帧形式里,再有知名作家、学者、出版人担纲加持,从起点上群众基础就不差。

《鲤》系列也如此,从一开始就有一些主编张悦然的个人印记——细腻、敏感、精致、尖锐的女性意味,以及一点若隐若现的哥特风。这令这个系列眉目清晰,却也暗含个人化审美取向如何与每一期那些来自不同作者的文字相处的难题。读完最新一本《鲤?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看书的后勒口才意识到,这已是这个系列的第二十本,而此前我臆测的那个问题,其实已经不明显了。张悦然依然在“卷首语”里如约出现,可是她的短篇小说和随笔会偶尔“失约”,她对于《鲤》的影响越来越含蓄,不那么具体。“理想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或许就像空气一样,无色无形,因为已经完全习惯和足够地融洽,所以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同时,它又是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正如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空气。”这是《鲤?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卷首语”中张悦然的一段话,是解读这一期的主题的,不过拿来概括她和《鲤》的关系,或者说《鲤》和读者间的关系,也并无不可。

印象里,最近三期《鲤》在加重人物访谈的比重。“面孔”中的那些人物和他们的讲述其实是与当期主题呼应的,比如最新这期的吉井忍和秦俟全、张怡微以及张冠仁兄妹的故事。这些访谈有文学性,更有早前的《鲤》没那么强调的在场感与趣味性。反而是最近两期的“头条”(MOOK能用这样的叫法吗),也就是“态度”,虽有韩寒、张嘉佳这样的大咖坐镇,可访谈并未显出与之相衬的营养。这些人物访谈使得《鲤》朝着杂志化的方向迈了一步,但我所理解的《鲤》的主业——也就是文学性,至少到《鲤?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这一期,仍旧保持稳定水准。德国作家丹尼尔·凯曼的短篇《我的谎言,我的死》说的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出轨闹剧,大量的对话和充斥其间的悬疑气氛、幽默感,把主人公的忐忑置于滑稽荒诞的境地;台湾作家陈雪的《天空之城》是这一期与《鲤》的惯有格调最契合的一篇,从头至尾的灰色调与绝望气息,并没有淹没情欲的热度和人性的光彩,我猜想,这该不是来自她那部我还未见到的新长篇《摩天大楼》吧?沈诞琦、常小琥们的短篇也各有风格,形式上相异,文字背后的精神气质暗合。

说到七年来二十期的《鲤》是如何渐变的,不禁要回过头来看看《鲤》延续了哪些东西。起码,张悦然、周嘉宁和颜禾这三位主创在这并不算短的时间里,从生活到工作再到无形的人生阅历、创作审美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但她们的名字在《鲤?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中依然如这期主题所蕴含的深意那样地排列着。作为一份MOOK,或许《鲤》从未真正热闹过,不怎么应时应景,也没太大话题性,就算有潜在的粉丝存在,也是走高冷隐身范儿的粉丝们。但《鲤》在慢慢成长是肯定的,想想第一期的主题“孤独”,还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呢,现在多好,“像空气一样的理想伙伴”,连自信都那么不扰民。

2015/8/14

(: )

蛋白尿是肾病吗
漳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乌鲁木齐治疗子宫内膜炎费用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