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华丽的堆砌美食美食

饮食 2021年01月08日

小作家姜雨辰

姜雨辰《梦携尘缘》

“最美的文字,不需要华丽的堆砌,朴实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语句,而是作者的心。” 姜雨晨

早在2012年,年仅1 岁的姜雨晨就因《梦携尘缘》的面市而名声大噪。时隔两年,她再创新作 《小升初那些囧事儿》,用25万字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幽默囧事儿。

写作才女文字的“疯子”

“在我眼里,她就是个文字的 疯子 。”姜雨晨的母亲李媛这样描述这位写作才女。

自小姜雨晨的卧室便被安排在了书房。三大柜的书,便成了她触手可及的“玩具”。从儿童读物,到古典文集,姜雨晨徜徉于文字的世界。“阅读能使我感受文字的意蕴,更好地了解、运用文字。”对于姜雨晨来说,阅读和吃饭同等重要。

为了更准确揣摩语言魅力和文字内涵,一本书籍姜雨晨至少会读上两三遍、五六遍,甚至更多。“我读《三国演义》不下五遍,每遍都有新收获。”姜雨晨说,阅读是要带着问题、用心思考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等,而不仅仅是消遣。

《小升初那些囧事儿》创作时恰逢小升初的关键期,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姜雨晨放学一回家,书包一甩,电脑一开,便噼噼啪啪敲起字来。李媛说,那时女儿不仅要改稿,还要备考,时常凌晨一两点才睡。“每次劝她早点休息,她都会央求: 让我再飞一会儿。 ”对此,姜雨晨笑称:“码字就像有些人打游戏一样,不管以一种怎样的状态或姿势,那种感觉都是很畅快的”。

面对批评一个字“爽”

“看到上那些批评我作品的评论,我觉得好 爽 啊,这证明有人在关注我的作品。”姜雨晨这样面对那些负面评论。

《梦携尘缘》面市后,省内外各大媒体对姜雨晨争相报道,面对各种褒奖,姜雨晨泰然处之。“我并没有因此产生任何优越感,”姜雨晨狡黠一笑,表示写文章、出书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罢了。然而面对那些负面评论,姜雨晨是否还能做到如此淡然?

《小升初那些囧事儿》出版后,当当、新华书店等图书销售平台均有出售,购买者除了给出“该书让我真正走进了小升初孩子的世界”等正面评价外,也不乏一些负面评论,如“文不对题”、“内容浅显幼稚”等。对此,姜雨晨只给出了一个字 “爽”。

姜雨晨说,自己的作品出版或是刊登,得到负面评论是不可避免的。“这次我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作品就收到了不少友的负面评论,我看到后觉得好爽,居然有人在批评我的文章!”姜雨晨告诉,这并不是说自己心理素质太好,而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是说明有人在关注自己的作品,“正确批评我会接受,无意义的便当做有人嫉妒我,我想这对我成长很有帮助。”

想当医生写作只是爱好

“写作仅仅是我的爱好,成为一名医生才是我的梦想。”姜雨晨这样定位自己的将来。

姜雨晨偏爱写作,在她看来,“只要用心,世上没有文字形容不了的东西”。但除此之外,这个性格爽朗、直率的邻家女孩还有其他爱好,比如拉小提琴。“我喜欢拉小提琴,优美的旋律能让我忘却城市的喧嚣。”姜雨晨说,大学择校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该校一定要有像样的交响乐团,让自己能够和其他同样爱好交响乐的人一起享受音乐。

从2012年到2014年,姜雨晨连续出书两本,我们在对这个成绩惊叹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作家的发展多了一丝期待。然而,姜雨晨坦言,希望自己将来能在医学领域有所建树,帮助那些被病魔“囚禁”的人们脱离苦难。

姜雨晨说,自己以后会将写作视为爱好而非职业来发展。“写作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即使将来它能为我带来可观收入,我也不想在利益的驱使下玷污它的纯净。”1999年12月出生的姜雨晨如今也不过刚满14岁,如此明晰的人生定位,让我们再次对这位写作才女竖起大拇指。

“我会继续用心品味生活,用文字将它一直写下去,因为,生活本就是一部最美的小说。”采访最后,姜雨晨说,她会继续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的点滴,书写和同学们的青春纪实,描绘自己的成长历程。(潘天舒)北京金隅队昨晚客战辽宁队

(:李万欣)

广州治疗癫痫好方法
天津白癜风好医院
岳阳市治疗白癜风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