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备制造业借智升级.源泉

烘焙 2021年03月30日

广东中艺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俊宇往中山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跑”已成为工作中的“必修课”。这一“跑”,让林俊宇尝到产学研合作的“甜头”,并让由装备研究院联合高校与中艺重工联合开发、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行业内成为了“佼佼者”。

中山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院长陈喜崇表示,随着装备制造研发力量的增强,以及临海工业园一大批央企的进驻,中山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整体上来说进入了一个升级期。中艺、明阳、大洋电机等一批具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正通过借“智”,进一步升级,在行业内成为响当当的龙头企业。

■新“孵化”模式实现了高起点

传统的“孵化器”主要是靠引进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过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等企业“长”大了,才“飞”出去。而装备研究院采取的是另一种新型“孵化”模式。其研究领域选择的重点是有规模,有优势的产业,并瞄准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将有限财力集中投入到重点、关键项目上。并充分利用中山现有的基础,吸纳国内外的优势科技资源,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在中山装备制造业适度重型化中发挥科技支撑的关键作用。

“每一个研究所、室都选择一个国内一流的高校、研究机构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吸引全国的优势力量为中山服务,使得装备研究院能够在短时间内在较高的起点上运行。”陈喜崇说。

据了解,装备研究院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等学校和科研院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整体,探索出了一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研究院之间稳定、高效的合作模式。近两年来,装备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战略机制。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与中山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了一批技术可靠、效益明显、针对性强的技术攻关项目。

陈喜崇表示,近年来,装备研究院作为中山市唯一的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将支撑有规模、有优势的产业做强,引领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新产业壮大,将科研经费集中投放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中山装备制造业的新一轮发展。

■“大装备”格局带动整体“升级”

做站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冷小冰分析,中山已有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装备制造企业,这些“隐形冠军”,平时只顾做事,很少注重宣传。中山装备制造业整体基础是不错的,下一步关键是要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将这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做成行业内的“龙头”,提高中山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中船、中铁、中机等一批央企和中泽重工、明阳等一批知名民营装备企业在临海工业园的落户和扩建,我市的“大装备”格局逐步形成。这对我市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加上《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我市发展临港装备产业,我市原有的一批具有实力的“小”装备企业面临着做强做大的历史机遇。

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在《纲要》出台后,我市计划以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重点,以装备制造研究院为支撑,通过产业规划、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倾斜、重点企业培育等多种政策措施,加强临海装备制造、船舶工业、风力发电、包装机械、大型钢结构、轻工业装备等创新型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并重点在船舶(或汽车)用化工涂料、大功率风电机组、轻工业机械装备等领域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来源:慧聪机械工业 )

西安男性功能障碍治疗哪家好
长沙卵巢炎治疗费用
预防阴道瘙痒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