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铁观音的成色和等级豆油夏季

凉菜 2020年04月12日

金秋九月,每个走进立山区设备制造业主战场的人,都会感受到红红火火的发展氛围。一年前尚处于设计中的立山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宏伟蓝图,如今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以鞍钢机械制造公司为龙头,亨通团体、通用集团为载体的冶金成套设备产业链;以德国尼尔森公司收购矿机厂为牵动,以重型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重组为契机,重点发展以振动筛为主导的矿山设备产业链;以中油天宝集团、森远集团、海虹团体为龙头的工程机械设备产业链;以中油天宝集团、丰林锻压件厂为龙头,重点为汽车行业配套的汽车配件产业链;以鞍山铁塔制造总厂、鑫军公司等重点企业为主的金属制品产业链;以机电环保团体为载体,重点发展焦炉煤气净化等环保装备产业链;以巩固鞍钢机械制造公司同中国重型机械厂、哈尔滨电机厂的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发展大型水电配套设备产业链。

如果说,这7条产业链可以给人直观印象的话,那么,立山区提供的一组数据,则更使人振奋:今年前8个月,全区设备制造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57.2%;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91.2%;实现工业税金5600万元,同比增长1 6%。预计今年年末,区内自有设备制造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增长64.2%。

从历史的渊源看,立山区与工业有着不解之缘:鞍钢的许多企业就座落在区内,而区内有一批为鞍钢生产配套服务的地方企业。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立山区境内的鞍钢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并不紧密。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内的一些企业相继破产、倒闭,对此,区内一些人认为,别说发展设备制造业了,就是把区内的这些“包袱”卸掉,也够忙活一阵子了。

然而,当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这个难得历史机遇出现时,当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时,立山区的干部群众精神为之一振。立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寻觅振兴立山经济的切入点。

立山区对本身的优势进行了再认识:鞍钢与立山有着地域相近的优势,抓住鞍钢改革、改组、改造机会,扩大与鞍钢的合作,可以为立山工业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区内的许多企业虽然停产、倒闭,但亨通团体、通用团体这样由国企转制而突起的民营企业成功经验告知人们,只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改制步伐,同样可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量技术工人居住在立山境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力量……对优势的再认识,使立山区的决策者思路更宽,信心更足了。立山区委书记杨晓安说,捉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发两重机遇,充分发挥立山区的比较优势,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发展设备制造业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在构成共识的基础上,立山决定把发展设备制造业作为振兴全区工业经济的重点,全力推进。主要领导亲身挂帅,分工负责,区委各部门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各街道办事处也都加入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主战场,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献计出力。

立山区在发展装备制造业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就是抓好结构调整,并提出:调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转属改制为了取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退二进三”步伐的加快,立山对区内经济结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和科学计划。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了新的格局和优势。推动国内第二大分马力电机生产厂——大洋机电进入立山;推进了新兴轧机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全市第一个完成“退二进三”,促成立山作为电机生产和出口基地;推动徐工集团与海虹集团的合作;支持中油天宝对一工、北铸的资产改制和重组;支持轴承、阀门、振动筛的联合重组,保持其在这一领域的专用设备与部件制造的全国领先地位。

原为市属企业的鞍山小型拖拉机厂破产以后,经过区里的多方努力,引进了全国知名企业海虹机械集团,专门开发生产中小型装载机,这个项目的投产弥补了国家在该领域的空白。鞍山化工建材厂已停产十余年,其厂区内有大片场地闲置。去年10月,通过重组引进了三冶结构公司和3冶制品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占地20万平方米的3冶工业园,并于今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年产值可达6亿元。

通过结构调整的转属改制,立山区的设备制造业所有制形式构成有了新变化。区内自有企业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集体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迅速崛起,分别占销售收入总量的44%、20.6%、16.4%和15.2%。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个比重还将大幅度增加。混合所有制所特有的活力,将在立山区装备制造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加快结构调整进程中,立山区委、区政府不但重视搞好企业的体制和机制的转变,还在引进科学技术方面下大力气,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政策扶持和积极鼓励下,区内企业已与国内 1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今年8月份,中油天宝团体正式将团体设在沈阳的研究所和研究机构全部迁至立山。立山区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设备制造业项目,目前已有省级名牌2个,省级驰名商标2个,国债项目 个,省技改贴息项目4个。

高科技的大举进入,使立山区的企业如虎添翼。不但在设备制造业领域有着龙头企业,而且还有在国内叫得响的龙头产品。最近,民营企业重矿团体生产出有世界“筛子王”之称的振动筛,令国内同行业震惊。

8年前,区人大会议召开之前,为了能在报告中多介绍一些关于本区自己的产品,有关人员走遍全部立山,只找到了电热毯、钢管、编织袋这“老三样”。而现在,立山人可以自满地罗列出世界最大的振动筛、进入核电领域的通用阀门等知名产品。这些无疑为立山区发展设备制造业提供了最好的注释。

这些成绩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外力”来实现的。而“外力”能够在立山施展身手,是由于立山区在招商引资上技高一筹。

在这方面,上海中油天宝团体成功入主一工、北铸是最为浓重的一笔。为促进这个项目,立山区与市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较好地解决1工、北铸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中油天宝团体成功入主创造了条件。目前,上海中油天宝集团已完成了对一工、北铸的联动重组,在原一工成立强力重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生产工程机械产品;成立中油天宝钢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生产大直缝焊管,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在原北铸成立中油铸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000万元,生产连铸钢坯、火车提速用摇枕侧架和为潍坊柴油机厂和上海柴油机厂配套的发动机缸体、缸盖。如今,一工、北铸这两个曾经为全市人民所关注的老企业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立山区,像这样招商引资的成功之作比比皆是,而且招商引资的办法也灵活多样,有依靠政策优势招商,也有靠知名品牌招商的。海虹团体是一家生产小型机械的企业,它的产品填补了国内这一行业的空白,但在发展中缺少资金。立山区就帮助在网上发布信息,吸引知名企业与其合作,从而做强做大了这一优势产品。 抓好承接地建设 创造良好软硬环境 立山区把抓好承接地建设,作为创造良好软硬环境的重要内容,认真规划,公道布局。杨晓安说,尽管我们有地域优势,但是更要把皇帝的女儿“扮靓”。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才能构成规模效益、集群效益。

目前立山的工业园区已经粗具雏形:有为三冶所用的3冶工业园,有以一工、北铸、机总、中油天宝、重机、冀东水泥为中心的设备制造业工业区。随着鞍钢规模的不断扩大,原在厂区内的附企所属单位将在今年底全部迁出厂外。为此,立山在灵山工业园中规划了鞍钢附企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内的土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干工作,都由立山区统一安排组织,企业一旦进入,很快就能投入生产。

如果说,建立工业园区是为进入园区内企业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保护网”,那么,搞好软环境建设,则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作用却一样不可小视的“保护网”。为了推动设备制造业发展,立山区在4个城区内率先成立了招商局,实行“一站式”服务。区内各职能部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参照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实行装备制造业“绿卡”制度,开通设备制造业“直通车”工程。对要想来立山投资,只要拿出投资意向,招商局很快就能帮助办结。

为了解决少数部门、个别人的“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立山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公企业经营者对职能部门进行风格民主评议,组织新闻媒体参与评议活动,实行舆论监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面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立山区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落实担保资金;发挥商会职能,联系和鼓励中小企业之间展开“民间互保”;政府和商会“牵线搭桥”,建立企业与金融单位联席制度,让金融单位理解和支持企业信贷;引“民间游资”参与产业发展,吸引内资、外资与企业嫁接合作;引导企业家强化金融意识和信贷意识,积极与金融单位沟通,争取贷款支持。

这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使在立山区发展的企业经营者感受到的是浓浓春意。一名从事工程机械制造的民营企业家说,在这里投资省心、放心、安心。

面对收获,立山区的干部群众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知道,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来源:千华网)老年人预防中风食品

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手静脉曲张怎样治疗

脑血栓服用通心络怎样

央视减肥药

拉肚子如何缓解

南昌癫痫病在线咨询
常用心律失常的药物
儿童咳嗽怎么治
友情链接: 最全的镇江美食攻略